大量使用化学肥料造成了土壤板结、病害加重、土壤恶性循环,使用有机肥料、生物有机肥料是改良土壤,终结土壤恶性循环的有效措施。很多人认为,有机肥料有机质含量越高越好,真的是这样吗?
先了解一下有机肥料腐熟原理。
有机肥料腐熟过程中,在微生物作用下,有机物降解,同时产生热量并放出二氧化碳,形成腐殖质。热量和二氧化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,要消耗大量有机质,所以这一过程也是有机肥料重量、有机物质减少的过程。有机物料初始C/N(碳/氮)一般在30左右,腐熟结束后一般控制在18左右。在腐熟过程中,氮元素只有微量损失,那么C/N降低了,肯定是腐熟过程中含碳物质损耗更大。
秸秆还田已经是普遍推广的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农业措施,秸秆有机质含量很高,接近90%,但绝大部分有机质都是纤维素。秸秆还田一二年后,经过土壤微生物腐解,其实能留在土壤中的有机质不会超过15%,绝大部分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了。
我国规定,商品生物有机肥料的有机质含量要大于40%。为什么是40%?而不是60%、80%?科学研究表明,一般有机原料经过腐熟后,有机质含量应该在35%-45%之间,过小,说明原料纯度不够,其中掺入了沙子、粘土等过多杂质,过大,说明腐熟不彻底。
腐熟不彻底的有机肥料有什么缺点?一是有病虫害、杂草种子传播的风险,二是“烧苗”的风险,三是用户花了冤枉钱。
为什么说购买有机质含量高的肥料是花了冤枉钱呢?
不管有机肥料有机质含量高低,当施入土壤后,绝大部分有机质都要继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,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,少量腐殖质、腐植酸残存于土壤中。